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黑料网
“青漾双河”乡村振兴实践团于7月19号前往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双河村,开展了为期7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前,队员们了解到双河村的乡村振兴产业宣传效果欠佳,发展推进较为困难。于是,实践团队以向社会讲好双河故事为主题,以双河村的重点莲花产业为主线,结合当地红色资源与产业特色,开展了“探索红色双河,重走觉醒之路”“青春染红莲,直播搭新桥”“助农助学助残(三助)”等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用镜头记录成果,借助科技赋能、文化传播、产业调研等多种形式,为双河村的振兴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觉醒之路忆峥嵘,红色薪火青年行
实践团首日赴长丰烈士陵园瞻仰革命先烈,在肃穆的氛围中缅怀半个世纪前为革命事业献身的英雄。


随后团队来到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深入了解那段峥嵘历史,与首任党支部书记崔筱斋的革命事迹展开“跨世纪的对话”。团队成员在沉浸式的学习中深刻体悟红色精神,坚定了传承革命信念、助力老区发展的决心。
直播助农添活力,田间采蓬忆农情
为深入了解双河村"稻虾共养""莲虾共养"等支柱产业发展情况,实践团深入田间地头,协助农户进行莲虾采收,并采访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崔兴文,了解当地支柱产业的崛起历程与振兴经验。为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路,在与当地直播团交流后,实践团策划助农直播活动,以"预热活动+萌宠互动+知识科普"的创新模式,生动展现当地农产品的特色、食用方法以及背后的故事,让消费者更直观地感受到农产品的生态价值与人文内涵。实践团通过新媒体宣传的形式,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爱心助学暖童心,知识筑梦双河村
实践团在双河村村委会开展助学活动。在会议室中,志愿者们耐心细致地辅导孩子们完成暑期作业,针对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一对一讲解。


为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志愿者们还精心设计了趣味知识问答等互动环节,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学习知识、拓展视野,同时传递着温暖与关怀。
对话楷模见精神,助残扶弱践初心
实践团拜访了上海海洋大学退休教授丁凤琴,开展助残帮扶活动。丁教授退休后扎根长丰县11年,凭借专业培训与耐心指导,帮助残疾人掌握稻虾共养技术,还为村民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助力实现增产增收。团队成员同步开展系列助残行动,包括协助修理助听器、整理生活物资等。


走进水稻育种站,学习稻作新知识
实践团前往丰德康合肥水稻科研育种繁育基地,在安徽省农科院张效忠教授的带领下,实地观察不同品种的水稻,将所学现代育种技术运用到了实践中。


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农业科技不仅是推动农民增收的关键力量,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进一步坚定了“服务三农、科技报国”的信念。
指尖聚力秀双河,云端筑梦兴沃野
为助力双河提升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实践团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通过短视频、宣传片、社交媒体运营等方式,全方位展现双河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与发展成果。结合时下流行趋势,团队创作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短视频,并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发布,以年轻化的表达方式吸引了更多人发现双河、关注双河、爱上双河,为这片土地注入新活力,汇聚新关注。

凝智献策助双河,手绘地图展新篇
实践团受邀参加第九期“点亮双河”沙龙活动,聆听了安徽省委办公厅周兆林处长关于乡村振兴六大路径的专题报告,内容涵盖产业支点打造、优势资源整合、标准体系建设等核心要点,同时认真学习了张效忠教授提出的四大乡村振兴构想。在沙龙交流环节,实践团成员积极建言献策,结合双河当地特色提出了多项可行性建议,包括打造网红打卡点和特色摄影机位、在自媒体平台加强旅游攻略宣传、重视导航软件用户评价优化、升级纪念馆内介绍等。为助力双河旅游推广,实践团还专门设计制作了精美的手绘地图,以更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现双河魅力,助力旅游推广。



此次“三下乡”实践将课本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的真实行动,展现了青年学子的责任担当与创新活力。双河之行不仅是实践的终点,更是新征程的起点。未来,团队将继续关注双河发展,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让理想在乡野田间绽放光芒。